新课程探究 | 新课标背景下篮球技术教学内容梳理与实施



篮球是集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深受小学生喜爱。为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的具体要求,激发广大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海淀区实验小学大兴分校体育组根据现行教材对1-6年级篮球技术教学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可视化的篮球技术教学图表,以便进一步推进篮球教育在校园中的实施,更好地为广大儿童健身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小学生喜欢篮球游戏,他们打篮球实际上是参与篮球为载体的各类游戏和竞赛活动。学生打篮球、参与篮球游戏与竞赛,其主要目的是进行游戏活动,在集体性玩耍中展示自我能力和水平,从而娱悦身心;而次要目的是在学练技能、技巧中体验运动乐趣,以及交友和锻炼身体。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篮球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有着不同侧重,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终总结是人们对一年来的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

进攻准备姿势和防守准备姿势这是篮球的最基本动作,所以在1-4年级都能够练习和巩固,三威胁姿势是指球员接球后的瞬间可所摆出的标准姿势,即可投篮,也可传球,还可以突破。5-6年级的重心更多倾向教学比赛和更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所以将不再专门安排相关内容。
篮球是一个需要移动、需要根据不同情景进行不同方向变换的运动,所以脚步灵活也是篮球运动的一向关键技术动作,脚步移动教学内容可贯穿1-6年级,进行一个进阶学习,从基础的前进后退到复杂的滑步、交叉步或多种步伐结合。


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在一二年级多以游戏为主,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中的操控性技能,利用“拍球比多”“拍球接力”“换手拍球”等游戏进行,提高动作的掌握和对球的控制能力。在3-4年级将逐渐进阶到行进间的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这两个动作适用于运球推进,同时也能给带球突破打下基础。
胯下运球、转身运球这两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充分的运球、控球技术后再进行学习,将其安排在5-6年级,此年龄段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运球、控球并且能完成基础的篮球教学比赛的,进行一个再提高的拓展练习。

1-2年级主要还是以游戏为主,如原地的单、双手抛接篮球,提高球感。3-4年级对球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后,逐渐进阶到行进间的传接球和击地传接球练习,5-6年级则更多地学习能够运用到比赛场景中快速推进传接球方法,如单手胸前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还有一些在教学比赛中出现的一些无法使用常规传球技术的情况后再进行教学调整。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是最基础的投篮动作,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上肢力量欠缺等因素,把这项内容放在1-4年级进行。5-6年级,随着对球的控制和自身身体的发育,此年龄段学生的力量有所增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用于远距离投篮的单手肩上投篮和持球突破后的行进间高手上篮的教学。


此项内容需要有足够的篮球运球、控球基础,并且还需要较快的移动步伐。所以安排在5-6年级有更多的教学比赛时,结合实战情景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教学。
防守技术对于控球技术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可进行无球练习,在低年级时候可利用学生的心理,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如“抓尾巴”“影子模仿”等。到4-6年级在有了一定的运控球能力后,再进行人盯人防守、防守无球人的学习。

刘安梁,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大兴分校体育教师。入职2年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他热爱学习,刻苦钻研,求实创新,敢于拼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两年来,教学课例获得区级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文_ 刘安梁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大兴分校
编辑_汪倩
制作_赵佳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