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棒球起源于美国,100多年后凭什么能战胜美国获得金牌?



东京奥运棒球项目金牌战7日晚间在横滨球场开打,日本队靠5名投手完封美国,最后以2:0获胜,日本队拿下史上首面奥运正式赛的棒球金牌。这是日本首度在奥运棒球正式赛中拿下金牌,过去日本队在奥运**表现是1996年的银牌,这一面金牌也让日本棒球证明「世界第一」的封号绝非虚传。
日籍球员去美国打球就和中国篮球队员去挑战NBA一样的感觉。
日本棒球于1872年由美国教师威尔逊在日本学校做老师时教授给学生,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发展至今,日本的棒球水平,公认是亚洲第一,周边邻国历来对日本棒球强盛的原因,都只简单解释为「发展年代久远」。
但是,时间并不能够完全解释日本棒球为何强盛。就以最近的10年为例,同样的时间,制度愈形健全的韩国棒球水平蒸蒸日上,制度形同白纸一张的中国台湾棒球却日渐惨淡,可见完善的制度才是日本棒球平均水平长期不坠的真正原因。而日本棒球强盛的真正根源,在于「扎实的基层」。
日本的青少棒与少棒运动
大多数人认为日本三级棒球是以学校为基础。但事实上,除了属于青棒的高中棒球之外,日本的青少棒与少棒是小区性质的,也因此不容易受到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广泛注目。日本的青少棒与少棒历史与资料都不多,尤其少棒部分数据更是非常非常地少。日本的少棒运动是小区联盟在推动,但到底有几个主要组织在运作,目前网上根本没有任何资料。
而青少棒部分,日本有4个主要的小区联盟在运作,分别是「senior联盟」、「小马联盟」、「boys联盟」、与「U联盟」,而且这4个联盟是不合作不交流的,亦即日本没有一个真正的全国青少棒冠军比赛。甚至联盟内的全国比赛也是最近才开始进行的,以「senior联盟」为例,1995年才开始正式举办联盟内的全国比赛。
因此,非常显而易见地,日本各界对青少棒及以下的棒球运动,仍视为推广、休闲与教育。因为棒球训练而荒废学业,或离乡背井,对日本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虽然日本的国中以下学校体制内亦有棒球社,但由于没有正式的大型校际比赛,只能视为单纯的社团活动。
在多数人眼中,这样的青少棒以及少棒发展制度也许只能以「不专业」、「玩票」来形容,但由于日本基层棒球重视休闲、重视教育,因此推动时不会遭遇家长的反弹,因此能影响的社会层面变得非常广,几乎可以说只要对棒球有点兴趣的日本小孩都有机会接受棒球基层教育,这才是日本棒球之所以有资格称为「国球」的原因。
反观中国台湾,在重点政策之下,除了少数学校外,其余学校连体育课都是打混,亦即多数对棒球有兴趣的小朋友,几乎没有机会接受棒球基层教育。而重点学校在成绩压力之下,也大多以「斯巴达式」地集中管理、日夜苦练,更造成多数家长以「不愿孩子荒废学业」为由,严禁子弟接触棒球以及其他的重点体育。而当地的学校也知道多数家长的心态,于是想出「保送升学」的诱人方案,吸引某些子弟愿意投入体育界,这也造成许多运动员在达到升学的目的之后,随即放弃体育的现象。毕竟他并不一定喜爱该项运动,只是可以借着该项运动换取他的所需而已。
日本的青棒运动
日本直到青棒才获得普遍的重视,也在此时改变为校际比赛。在掌管全日本所有高中棒球事务的「日本高中棒球联盟」(俗称「高野连」)的统筹下,配合朝日新闻社主办的高中锦标赛(俗称「夏季甲子园」)与每日新闻社举办的选拔大会(俗称「春季甲子园」),日本的高中棒球以这两大赛会为重心,立刻获得各界的重视,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可以说,日本直到青棒阶段才在「教育」之外,正式导入「竞技」的观念,而这也就可以轻易解释「为何我们都是在小时候成绩遥遥领先,越长越大却越输越多?」。
虽然日本的业余棒球很晚才导入竞技的观念,但由于有普及的棒球基础教育孕育出的广泛棒球爱好者,即便日本多数高中球员的球技不及他国成熟,但少数早熟的天才仍可在这段时间开始发光。
要知道打青棒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打进甲子园甚至夺冠也不一定能获得职棒队的青睐(职棒队真正看中的人才,即便从未打过甲子园也无所谓),所以会参与日本高中棒球运动的球员,对棒球的热情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棒球漫画都会描述高中球员在练完球后必须擦球、缝补球以节省开支,多数人想到日本各界对高中棒球疯狂的程度,会认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日本有些都市学校的棒球社更只能在屋顶上练球,直到参加正式比赛时才能第一次看到辽阔的外野。但就是这样的热情推动着上千所日本高中的棒球社向甲子园的目标前进,而让日本高中棒球蓬勃发展,也就是这样的热情,才会成为漫画家不断歌咏的「甲子园精神」。
由于日本高中棒球特别重视校誉,因此只要棒球社员触犯严重校规,或棒球社相关人士触犯不名誉事件,高野连会立即做出处置,严重者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剥夺参赛资格。所以日本高中漫画中,常描述混混运动员宁愿被揍也不愿出手(有名的就是「灌篮高手」),而这也是事实。
也由于重视校誉,日本高中球队不会、不肯、也不能与私人企业建立名为「建教合作」,实为「金钱往来」的关系,球员出赛绝对是身穿校服代表着学校,不可能会成为厂商的活广告。所以日本的学生运动绝不会出现Panasonic(松下)大战SONY(索尼)的现象,日本学生运动不但因此更加凝聚了学生与校友的向心力,也阻止了功利主义走入校园。
日本完善的基层棒球教育
由于日本有完善的基层棒球教育,因此有着普及的棒球教育,和知识水平颇高的运动员。因为日本棒球教育普及,所以为数众多的大学棒球社以及社会球队,仍能不断地发掘大器晚成的人才。20多岁才崭露头角仍能受到职棒队的赏识,在他国估计早就被放弃了。
也因为日本发展运动不忽略学识,因此不但大多运动员有着必要的知识水平,更因此为日本棒球的基层,培养更多的人才。除了少数运动员能到达最高的殿堂外,其余绝大多数运动员其实都留在业余球界的基层贡献所学或是热情。这类人才在日本不虞匮乏,不但轻松解决了基层教练的数量问题,也简单解决了另外聘请教练对学校经费的负担。
韩国棒球界体认到健全棒球环境的重要,因此全盘吸收日本三级棒球的制度,甚至「抄袭」甲子园举办了「凤凰旗」全国高中棒球赛。在长期的努力之下,终于彻底改善了南韩棒球的体质,也让棒球有压过韩国国球—足球的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