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队巡礼】北京体育大学女子篮球队:别样青春,别样美

_0
_1
_2

“还是因为喜欢,喜欢篮球,喜欢体育,喜欢这个球队。不论结果如何,感情一直在,就会特别温暖。在球队的相处会让人忘记烦恼。”
队伍介绍

大鹏馆最里边的篮球场地是学校校队女篮平时训练的地方,一道道幕帘后边是她们的天地。北京体育大学女子篮球队组建于1953年,由15名队员组成,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队伍中并不缺乏原专业队退役运动员,每一位队员都是经过精心选拔,组成了这样一只载满荣誉的队伍。篮球是传承,追求卓越是不变的精神。
优秀战绩

女篮队伍在全国大小比赛上获得过很多荣誉,曾2012年以全部本校的阵容拿了全国体院联赛的亚军, 2011、2012、2014三年北京市高校比赛的冠军,2013年获得了亚军。荣誉来自于平时的训练与坚持。球队在训练中以大带小,遵循系统训练原则,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共同进步。并且实行双队长制度,设置两名队长,两名队长协调工作,保证比赛与训练的协调与传承,有效衔接使得队伍成绩不断提高。在这里篮球是她们的家人,球场是她们的舞台。

队伍成员

冯婷婷、巩兴红、孙钧瑞、刘伟、刘姝、侯媛、崔译凌、王君芳、焦舒琪、杨羽茜、王宇一、乌日娜、朱晓彤、孙丹妮、丁怡
“你给我一个篮球,我立马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篮球是有魔力的,打篮球是一件持久且热爱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怎么会坚持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怎么能在场上全力撕搏?队员们大多接触篮球的时间已经超过六年,篮球已经成为一种天生的东西融于她们之中。队员们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训练中,并且保持专注,最尽情的在球场上展示自己。因为体育是一件专注的事情,隔一段时间不打篮球,可能会失去球感。所以队员们全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训练,没有假期,在普通学生们放假回家的时候,陪伴她们的是篮球。
今年是冯婷婷在球队的最后一年,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和球队在一起。七年,她经历了球队的起起伏伏,见证过辉煌,度过了低沉。“离开了篮球我就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以后还是会从事和篮球相关的工作。”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冯婷婷的看着正在训练的队友,“给我一个篮球,我立马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她的眼中闪着亮光,不是泪水,是一种坚定。
运动是最好的化妆品,洗尽铅华呈素姿。

“挺拔,积极,阳光”这是对于女篮队员们最贴切的描述。在人人追逐A4腰的时候,瘦不是唯一的美,健康才是最终的追求。训练让队员们身姿挺拔,体育教给的是不低头,昂首成为最美的姿态。如果你见过训练完的女篮队员们就会明白“洗尽铅华呈素姿”。
学会两只脚走路



女篮队伍不仅在球场上展露风姿,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不甘落后。队伍中有三分之二获得过三好学生称号,并且获得过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也为球员们灌注终身学习,拓展学习的理念。一定要做两只脚走路的人,第一是体育,第二是知识与智慧。学习是永远的命题,球员们除去日常训练,另一个常驻地便是图书馆。英语学习,体育管理等等一项也不能落后。将篮球知识融入于文化知识当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让体育成为一种深层次的东西,学习是永远的命题,和篮球缺一不可。
变的是比赛规则,不变的是拼搏。


全国新浪街头篮球3vs3比赛

现在的女篮不是最辉煌的时候,但是最好的队伍。因为赛事中一些规则的限制,学校的一些优秀球员并不能参与到球队中来,身高问题成了队伍的一个难题。但是,身高并不能局限队伍的发展,也不是篮球发展的决定因素。灵、快,运球好,是矮个子球员的优点,把优点变为专长,是女篮不断努力的原因。没有什么能够阻止热爱和坚持。

这支球队身上的传奇,还在继续。


教练寄语

贾志强教练(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篮的后备人才较少,招生方面的不足通过系统训练来弥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慢慢地也能组成一批各方面能力突出的专业运动员。

女篮的训练非常有特点,从带队起就让研究生与女篮的队员之间进行对抗。过程很艰难,但是有对抗就会有收获,对抗能力在潜移默化的提高。而研究生也在陪练过程中提高了战术素养,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平时的训练十分辛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目前没有比赛,但是有比赛来时我们也有能力去应对。在我看来,队风就是一种荣誉感,我们有三好生有拿奖学金,有学生干部。我们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成绩,内功也很重要。身后背着北京体育大学,不管到哪儿去都代表着学校。我们要从CUBA开始,不断地努力,相信机遇造就人才。

精彩视频

图片拍摄:姬雨佳  朱唯信
视频拍摄:朱唯信  姬雨佳
视频剪辑:张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