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体适能使用说明书(家长收藏)



青少年儿童体适能使用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教练指导下使用
【品名】
中文名称:体适能
英文名称:Physical Fitness
常用俗称:体质、体能
【属性】
从生活角度看,体适能是人类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身体适应能力;
从生理机能方面看,体适能是指人类身心构成要素中的全部机能,主要表现为工作能力、运动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从身体构成方面看,体适能包括体型、机能和运动等适应能力。
【成分】
健康有关的适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
与运动技能有关的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速度。
【规格】
幼儿体适能:3~6岁
青少年体适能:7~18岁(依据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分为PHV前、中、后三个年龄段)
中青年体适能:19~60岁
老年体适能:60岁以上
*本说明书主要针对3~18岁的青少年儿童
【适用】
健康促进
增强体质,控制肥胖,预防疾病,实现身体、情感、社会适应、精神和智力的平衡发展。
运动能力
幼儿期:走、跑、跳、投、接、踢、攀爬、翻滚等基本动作技能;
PHV之前:推、拉、旋转、蹲下起立、单腿运动等基本动作技能,简单的平衡和空间定位、节奏和反应、手眼协调等运动能力的发展;
PHV期间:学习体适能训练的基本动作模式,重点发展有氧耐力、最大速度、肌肉耐力、核心稳定、四肢协调、反应时和团队协作能力;
PHV之后:专项运动技能、复杂空间定位、多方向速度、加速度、无氧耐力、最大力量、动态灵活性、情绪控制等,提升专项运动的体能和运动表现。
感觉统合
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触觉,视觉运动与手、眼协调等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儿童身体、大脑和神经系统之间,和谐有效的运作。
【用法】
1.每周1~3次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体适能训练;
2.每次40~60分钟(幼儿期40分钟比较合适);
3.训练课后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活动(每天30分钟以上);
4.每次训练应包括热身、重点训练和放松恢复等三个环节;
5.训练时应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袜,并备好更换的服装。
【禁忌】
身体存在疾患,医嘱建议不适合运动者。
【保质期】
本品适合终身使用,
如能从小养成科学使用的习惯,对一生的健康有促进效果。
【常见使用误区】
误区1:体适能训练会影响孩子长身高
人体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5%取决于营养、睡眠和运动等环境因素。
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
女性身高(cm)=(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科学的体适能训练能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骨骼的发育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最为关键。
误区2:体适能训练会影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提出:要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每天锻炼1小时要严格落实。
适量的体适能训练不但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在训练中释放压力,提升学习的专注力和效率。
误区3:体适能训练随意缺勤是没关系的
体育锻炼和文化课是一样的,都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单词、文言文等不经常背默,数理化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出错。
体适能训练的效果是暂时的、可逆的。暂停一周以上,就会失去训练效果。
误区4:孩子已经参加体育专项活动了,就不需要体适能训练了
体适能是所有体育专项的基础,体适能和体育专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专业的篮球队,除了主教练、篮球专项教练、营养师、运动康复师、队医等,一定会配置专业的体能教练。
青春期前的孩子在体适能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尽量尝试多种体育专项的活动(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橄榄球、冰球、高尔夫、跆拳道、武术、格斗、击剑、马术等),让孩子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专项爱好。到青春期后(高中阶段),可以发展并掌握一项以上的体育专项技能。
误区5:只要是体育或健身教练,都可以指导孩子体适能训练
青少年儿童体适能与成人健身有很大的区别,教练需要学习掌握专业的技能。
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练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实施相应的训练目标和内容。还需要掌握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青少年儿童体适能教练还需要善于和孩子沟通,有充分的耐心,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青少年儿童体适能相关知识点
【心肺耐力】
人体持续进行有氧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摄入、运输、吸收利用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产生能量的能力,是人体健康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
常用测评方法:心率、血压、肺活量、心血管机能(20米往返跑、12分钟跑、台阶实验、YOYO测试、1600米步行、30秒30次蹲起
【力量】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可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来表示。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一定负荷下长时间保持收缩的能力,可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最多重复次数或最长时间来表示。
常用测评方法:握力、网球掷远、背肌力、屈膝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男生)、曲臂悬垂(女生)、俯卧撑或跪卧撑、1分钟仰卧起坐
【柔韧性】
运动时人体关节活动的幅度或范围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肉、肌腱、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柔韧性保证肢体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可自如地完成各种动作,预防肌肉、关节韧带损伤的发生或减轻损伤的程度。
常用测评方法:坐位体前屈、立位转体、后屈体造桥、俯卧背伸、劈叉测试、旋肩测试、俯卧抬臂、踝关节背伸(跖屈)、踝关节背屈
【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是组成人体组织、器官各种化学成分的总和,通常以体脂肪为参照将身体成分划分为体脂重和去体脂重两个基本部分。
常用测评方法:身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
【灵敏性】
在复杂条件下对刺激作出快速和准确的反应,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灵敏性是人体的动作技术以及各种其他身体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综合表现的一种能力。
常用测评方法:六角反应球抓球、4×10米往返跑、立卧撑、10米往返跑、十字形变向跑、反复侧跨步
【平衡性】
人体在身体运动或静止状态时,能够维持身体稳定的一种能力。它反映了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是指维持人体重心与姿势相对静止的静态姿势的能力;动态平衡能力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对人体重心和姿势的调整和控制能力。
常用测评方法:闭目单脚站立、鹤立测试、走平衡木、闭目原地踏步
【协调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或事件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时,相互间所形成的一种彼此适应,相互协作,相互协同,相互对称,配合得当的一种人体运动状态或动作时空的关系。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
常用测评方法:双脚连续跳、1分钟跳绳、40秒排球、四肢触板测试
【爆发力】
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高收缩速度和最大力量来克服阻力的一种能力。
爆发力在爆发性运动项目或机体失衡重建过程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以力量增加的速度来计算,单位时间内肌肉所增加的力量越多,爆发力就越好。
常用测评方法:立定跳远、纵跳、原地纵跳摸高、实心球
【速度】
人体快速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所需时间的长短。
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常用测评方法:全身跳跃反应时测试、手反应时、两手快速敲击测试、脚掌轻踏测试、50米跑、4秒冲刺跑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南加州大学的Jean Ayres 博士于1969年提出。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作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运作的过程。
大脑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和理解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是指各种原因使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SID主要包括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听觉语言障碍。
Ayres等研究发现,SID与特定性学习技能及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关系密切,并提出儿童感觉统合正常发展的关键时期为3~7岁。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临床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会出现学习与交往困难,常常表现的视为不见、充耳不闻,同时对某些刺激又过分敏感、回避。
常有以下现象: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容易跌倒,左右不分,容易迷失方向;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大小不一,写字出格;看书会跳字、跳行,阅读困难,计算出错等造成学习能力不足;孤僻、不合群、胆小、害怕陌生环境,社交能力差、含羞、不安、依恋妈妈、怕黑;脾气急躁、怕人碰、攻击性强;偏食、挑食、独占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易学会系鞋带、骑车、跳绳、翻滚,易晕车、船及大幅度运动时易头晕等。以上情况会造成儿童智力水平得不到充分发展,导致学习和运动方面的障碍。
以上是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