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队教练郑博文:从运动员到教练,如何带领球队屡获殊荣?



编者按
如果把“全球领先的教育服务提供商”的新追求比喻成为海亮教育新的星辰大海,那么,在这伟大的旗帜下,一个个为之奋斗的海亮教育追梦人,就是一轮轮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明月,与大海共生,与星辰共舞。从今天开始,“海天”系列故事——“海上明月,冉冉升起”人才兴教专题正式上线,第一位走进这片“场域”的是90后篮球教练郑博文。
2011年,她在离征战伦敦奥运会只有一步之遥时,因身体永久不可逆损伤,被残忍宣判退出球场;2017年,她加盟海亮教育,六年时间的成长和磨砺,让她成为海亮教育篮球“黑马战队”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如今的她,志愿“借着体教融合的东风实现以球育人”,这是新使命下,作为“师者”的她将面临的“新战斗”。
一支黑马战队
带着一座小城的篮球梦
带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梦
带着一群少年的青春梦
以势不可挡之姿态闯进大众视野
而球队背后的她
更是拿着大女主式的命运剧本
一次次在人生的战场实现卫冕
“不说拼搏,只说拼命”
1991年,郑博文出生于东北地区的一座小城。由于郑博文的父母都是专业运动员,可以说她的童年就是在球场度过的。当还是孩童的郑博文站在篮球场边,用一双懵懂、清澈的眼睛,好奇地望着篮球场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姿,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远超同龄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让父母为她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
2002年,姚明成功被休斯顿火箭队选中,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非美籍“状元秀”。郑博文也是在这一年的夏天,跟随父母来到浙江开启了她作为篮球运动员的生涯之旅。从国少到国青,她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即便面对22岁的对手,16岁的她也能成为队伍中的“一柄利剑”,在赛场上发挥关键作用。从省队到国家队,她一路过关斩将,凭借天赋和努力在2011年进入国家队,和各省优秀运动员共同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那个时候的自己年轻气盛,身上有一股绝不低头和认输的狠劲,是队伍里的训练狂人。在大家都很优秀的情况下,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拼命。”郑教练在回忆到那段青春岁月里说道。
一切似乎都进展得十分顺利,但就在离征战伦敦奥运会只有一步之遥时,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关节磨损过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不少运动员会因为比赛中受伤而退役,但郑博文关节磨损的一个关键原因竟然是“太过于拼命”,常年累月超负荷训练,导致膝关节磨损严重,以至于再也无法正常运动。噩耗犹如一枚子弹击中了郑博文,她的伤病引发了球队和组织上的关注与重视。一开始在北京治疗,后来又转到美国继续诊治,在此期间从大大小小的手术到数不清的针眼,她凭着重返球场热切期盼一次次地挺过难关。尽管术后恢复良好,而医生还是“残忍”地告知她,“简单的运动是没有问题,但你的篮球生涯基本止步于此了。”
现在回过头看那几年的日子,郑博文用“灰色”来形容,“我不能比赛,我不能打球,那我还能干什么?人生一时间被突如其来的退役打得七零八碎”。“在黄金年龄阶段只能选择退役,这对于任何一个已经到达国家队高度的运动员都是致命一击,“那段时间我几乎不出门,每天都在消沉的状态中度过”。后来,郑博文选择看书沉淀内心,当在书中看到了和她有类似处境,甚至伤痛更严重的人,依然选择不放弃梦想,坚持乐观地走下去时,她内心十分感触。于是,她开始尝试直面这段被自己按下暂停键的人生,家人的陪伴、朋友的鼓励、省里领导的关怀,都成为了她战胜负面心态、走出困境的重要支撑。
郑博文最终选择了与自己和解。在她看来,比自己还要困难的那些人们都没有选择放弃,自己又凭什么轻易言败呢?而且只是不能站上赛场,但不代表不能接触篮球,于是郑博文选择转型为篮球教练。从线内到线外,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只有她自己懂得这其中的苦辣酸甜。
“不说输赢,只说成长”
2015年,郑博文开始接触教练员职业,起初担任的是职业教练,只需要负责训练指导即可。2017年8月1日,郑博文加盟海亮教育,正式开启了第一轮执教。
当我们和郑教练聊到最开始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挑战时,她首先说的是对身份转换的适应。“控制别人的动作要比控制自己的动作难得多,尤其是在学校里自己面对的是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从专业领域到学校场景,郑博文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得更多,考虑得更全面。郑博文跟随团队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教育园一流的设施等优势,从大江南北集齐了第一批学员。郑教练说着,给我们指了指窗外田径场旁边那棵老树,“他们就是在那里进行的第一次训练,当时我仿佛看到了六年级的自己。”
与传统培养方式不同,海亮教育选择了体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这意味着郑博文在进行篮球专业指导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起照顾队员起居、督促他们学习的任务。既当父母又当教练的奇妙体验曾一度让郑博文束手无措,然而运动员时期练就的不服输精神让她选择直面这第二难的挑战,积极努力解决问题。一年四季,只要是训练时间,铁律一般的六点无法撼动,而郑博文时常会在更早的时间去叫学员们起床。至于下班时间,则要等到学员全部熄灯休息后她才离开,当然,半夜突击检查违禁品除外。尽管是新手上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郑博文已经变成了最能压得住这群“猴孩子”的人。
困难远远不止于此,产生兴趣容易,坚持下去不易。离家近的队员在国庆的时候或许能回趟家,但球队中大多数人一整年也只有春节时才能回家,在我们惊讶于假期之少时,郑教练给出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要加强训练才能追赶上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第一批学员刚来的时候基本都在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年纪,面对煎熬的高强度训练,面对与家人的相隔千里,也曾在深夜的被窝里偷偷掉眼泪,可在郑博文的关爱和引导下,他们迅速适应了新环境,很快扛过了体能大关和心理大关,直到可以成熟地跟家人讲出那句“别担心,我会努力的。”
都说有什么样的将军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兵,球队的很多球员行事风格中也有着郑博文同款的锐气与拼命。“办法总比困难多”“把简单的事情做细致”“准时就是迟到”……当郑博文逐渐成为“金句”制造者时,她已经在不知不觉在教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首次出战全国U13篮球联赛,郑博文率领队伍强势夺冠,一时引起媒体关注。全国U14篮球联赛上,在面对身强体壮的北方强队时,郑指导的训练卓有成效,球队扬长避短,紧紧按照“小快灵”的原则转开比赛,“意外”夺得北方大区冠军。而在U15篮球联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又斩获一个全国冠军。
如果说,在球员们的初中时期,郑博文教给孩子们的是“不讲拼搏,只讲拼命”,那么在高中时期,郑博文教给他们的是“不讲输赢,只讲成长”。第一次参加全国U17篮球联赛时球队遗憾止步全国12强,在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届篮球联赛高中男子总决赛中对战宁波四中以2分之差遗憾落败……“失败是比赛中必然会发生的事,在这其中最难得的便是练就球员强大的抗挫折能力与逆商的提升。”在郑博文看来,对于球员的培养,不仅仅是球技的训练,更应该是全方面的引领。
因此在耐高2022—2023赛季中,面对回浦中学、清华附中、乌鲁木齐101中学等传统高中强队时,海亮教育篮球队始终保持一股坚韧劲,无论胜负都一直坚持到底,斩获了首次闯入耐高总决赛,便拿到全国季军的好成绩。
“不说挑战,只说课题”
当桂花香充盈着海亮教育园的每一处角落时,郑博文带着对篮球的热爱来到了与海亮教育牵手的第六个年头。前不久,郑博文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2017—2022年度浙江省篮球协会优秀教练员”。这份肯定对于郑博文而言,是对过去五年执教海亮教育篮球队的一个圆满总结,也是新征程的起点。当问到郑教练接下来的规划时,我们从她充满希望的眼眸与爽朗的声音中,感受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到了她已然逐步实现从“教练员”到“师者”的身份转变。
“不说挑战,只说课题”,此刻,郑教练多了几分从容,多了几分思考。在郑教练看来,她接下来想要去实践的一件事情就是“赋予孩子们不同的角色”。一是从赛场上单一功能型选手到综合全面型选手,唯有多向发展才能接得住各种战局,成为一个真正的不惧怕挑战的强者。二是从篮球运动员到体教融合的新时代少年,“在前些年,运动员基本就是只做专业训练这一件事,而在体教融合的模式下,队员们更是学生,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既要会打球,也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与一些技能。”三是从必须听话的小队员到应该有自己主见的年轻人,郑教练坦诚地说道:“我也在思考自己教育理念的更新,方法手段的转变,以前我都是严格要求他们按照我说的来,现在我不想再用强迫的态度教育他们,我更愿意以理服人,引导孩子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郑教练带我们看球队的荣誉墙时,指了指前段时间刚更新上去的照片,“这第一批学员在今年毕业8个人,明年的这个时候第一届队员就全部走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球队将是全新阵容。”而与第一批学员不同的地方在于,之前的学员都是郑教练为代表的教练团到全国各地“发掘”,从小学开始就和教练们朝夕相处,可以实施从习惯养成到体质塑造的全方位、“养成”式规划。从明年开始的学员最早也只能从初三开始带起,从这个角度来讲,郑教练直言自己也是个“新手”,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新的策略。“但无论怎么变化,我希望我带出来的孩子都具备这几样: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勇敢精神,从生活到赛场上,要有高远的志气,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十足的底气。”
最后郑教练道出了她埋在心底许久的想法:“借着体教融合的风,希望能够实现以球育人。”在郑博文看来,学习和训练是相通的,她希望所有的队员能够将专业训练上的很多美好品质迁移到文化课学习中,这才能够让“体育运动”达到“育人”的价值。“我们那个时候选了这条路就是一走到底,这辈子就是运动员了,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给孩子们提供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当然,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把篮球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将篮球运动所赋予的美好品质小心保存,努力成为一个被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从东北到江南,她的青春在球场上那样耀眼,从线内到线外,她的传奇在生命里那样精彩,从教练到教师,她的故事在时光里那样惊艳。这一刻,再度想起郑博文教练说过的那句话:“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海亮外语中学致和部 | 来源
肖翔 | 作者
王乐乐 & 翁晴怡 | 排版
闫皓 & 王静丽 | 责编
丁银艳 & 郦自强 | 审核